秋冬是痛风的高发季节,众所周知,痛风是一种吃出来的疾病。近年来,痛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,与此同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。那么,患了痛风以后,有哪些忌口需要注意?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痛风患者,把健康“吃出来”——
一忌“不挑食”
在痛风发病急性期,患者饮食要会“挑”,避免进食高嘌呤食物,嘌呤摄入量应控制在 150毫克/天。含嘌呤低的食物有牛奶及其制品、蛋类、蔬菜、水果和细粮等。待进入疾病缓解期,可选用含嘌呤中等量的食物,但也要注意适量,如肉类每日不超过 120克,尤其不要一餐中进食过多。
二忌“少喝水”
一般来说,痛风患者每日饮水量应超过2 000毫升。除了保证充足的饮水量以外,饮水方式也同样重要,应坚持少量、多次的饮用方式。
三忌“酒无度”
啤酒引起的痛风危险性最大,因为人体对啤酒中所含的鸟嘌呤核苷酸的吸收率极高,在人体内代谢后生成尿酸,导致血尿酸水平增高;但葡萄酒中的保护性因素(如天然植物化学成分花青素、类黄酮等对尿酸代谢发挥积极作用)可以减轻甚至抵消酒精导致痛风的风险。
四忌“烫火锅”
火锅的食材包括海鲜和动物内脏,嘌呤含量很高。同时,火锅汤熬煮时间较长,每100毫升含160~400毫克嘌呤,其含量比海鲜等肉类的嘌呤含量更高。一旦进入肠胃并消化分解后,经肝脏代谢生成尿酸,过多的尿酸沉积在血液和组织中导致尿酸代谢异常,更容易诱发痛风。
五忌“黄豆制品”
因为黄豆中富含嘌呤,且嘌呤属于亲水物质,黄豆磨成浆后,嘌呤含量比其他豆制品多出几倍,所以豆浆对痛风患者不宜。
六忌“重口味”
痛风患者应遵循饮食清淡的原则,日常生活中以“少油腻、低糖、少盐、少调味品”为宜。
总的来说,不同的人体质各异,患病情况也都不相同。上面的建议供大家参考,在疾病初期完全可以适用,如果已经很严重,还是直接去医院就诊。
本文作者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内分泌科李灿
摘自上海大众卫生报